close

子曰:「弟子,入則孝,出則悌,謹而信,泛愛眾,而親仁。行有餘力,則以學文。」

孔子說:「年輕人在家要孝順父母,出外要將別人視為自己的兄弟,謹言慎行,愛眾人,近親有仁德的人。行有餘力再學習古聖先賢的典籍。」

先把自己的根基打穩了,再學習外在的表現。

樊登認為「行有餘力,則以學文」的「文」和「質」是相對的。

孔子說過,「質勝文則野,文勝質則史。文質彬彬,然後君子」。

文是外在的表現,質是內在的底蘊。

道行深、修養好但不修邊幅的人,可能會有粗野的一面(例如:金庸小說中的洪七公、濟公)

翩翩公子,面目俊雅但內在糟糕的人,就很虛浮,不實在。(例如:金庸筆下的歐陽克)

(原來文質彬彬是如此崇高的讚美。)

 

最近因為每日一論語,提到孝、悌,讓我改變了想法。

我不愛吃火鍋,但父親愛吃。

想想很久沒有一起吃飯了。

於是在廚房聊天時說要帶他一起去吃火鍋。

他轉過頭開心的看著我說:「妳也想吃火鍋嗎?我很想吃火鍋呀~」

對於父親的反應我很意外,原來只是陪他吃個火鍋就能如此欣喜。

即便吃完的結論是父親覺得太貴了(主要應該是沒有父親想要的海鮮

但整體食材鮮、服務好,所以我很滿意。

總之,父親嫌歸嫌,還是把整個菜盤跟肉都吃完了~

 

走在學而時習之的路上。每天接觸孔子的思想,真的慢慢的被潛移默化。

 

給自己的話:

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時才後悔,孝順應是一件開心的事,而不是被逼迫的。陪伴是幸福的事。能學習論語也是幸福的事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ARUKO・丸 的頭像
    MARUKO・丸

    心。路 (*︶♾️︶)*

    MARUKO・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