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子曰:「禮之用,和為貴。先王之道,斯為美;小大由之,有所不行。知和而和,不以禮節之,亦不可行也。」
有子說:「禮法的運用,以和為貴。這是最美好的傳統,但各種大小事都一味追求和諧,有時候可能行不通。僅知道「和為貴」是不行的,違反禮法而講「和」絕對不可行。」
古人做禮是為了和諧。
對於和的含義,晏子曾有一個非常好的比喻。齊王問晏子:什麼叫做和?晏子說:譬如調羹,我們調一碗羹,絕對不能以羹調羹,而要以水調羹。把水和羹倒在一起,才能調和出一碗湯來。如果把羹與羹倒在一起,它還是羹,並沒有調和。水和羹是兩個不同的東西,這兩個不同的東西能夠和諧相處,才叫做調和。
孔夫子說「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」也是這個道理。
和諧不是用鬧、武力來逼人就範(不是會吵的孩子有糖吃),而是奠基於「禮」之上。
真正的和諧是要靠禮來節制的,需要有理、有法。這裡蘊含著一絲法家的開端。
法家是從儒家學派裡慢慢延伸出來的。儒家慢慢地傳承到荀子,荀子培養了韓非子和李斯這兩個法家代表人物,所以儒家和法家之間有這樣的脈絡和關聯性。
有子這段話主要說明「禮法」的重要。
一切事物須講求和諧,但若要基於原則、規矩之上。否則每個人想要的不一樣,光協調就協調不完了。
最近和主管聊天,聽到主管說我是一個「和平主義者」,想要整體達到平衡的狀態。
我喜歡和諧工作的氛圍。但我不會因為想要這樣的氛圍就刻意選邊站,或者只說好話。
在處理事情,我通常對事不對人。
也不會因為某同事被大部分人討厭就刻意遠離對方。
事情只要能順利處理完成,我也不會在乎把面子或功勞做給他人。
曾經有位同事刻意想要彰顯自己的重要性,讓樣品卡在海關。
以她的人脈很快就能讓樣品通關。
但她卻刻意把事情搞得很複雜,硬是要歸咎於大家在她請假的時候處理這檔事。
總是露出「看吧!出事了吧!」的嘴臉。
其他人同事只想要敷衍她,或者甚至想著要怎麼弄她。
我才剛進公司沒多久就發生這麼棘手的事。
當下只希望海關趕緊把這批樣品放行。於是在會議上提出要和她一起去海關提貨的事。
主要是要一起去面對海關,看還有什麼方法可以快點通關。
那位想要彰顯自己能力的同事面露難色,說可以呀。然後下午自己偷跑出去。
其他同事跟我說她要出門去領樣品了,要我趕緊跟過去。
我很淡定的回覆「是喔,樣品可以通關了嗎?那就太好了,我不去也沒關係。」
而討厭那位同事的同事就一直很急切地想要我一起跟去,看她到底在搞什麼鬼。
對我而言,如果事情可以順利完成,那我就不需要浪費時間跟那位同事耗了。
我才剛進公司沒多久,根本東南西北不分,只想把事情做好,無心思攪和進他們的恩恩怨怨。
讓公司人和的狀態並不是逢迎拍馬。而是了解各部門的職責,多為對方著想。
像是跟會計請款,資料是否有備齊?是否有在結算時間內提出?
跟研發部、生產部、調達部討論,是否理解他們的流程?是否明白他們的難處?
如果多用點心去了解,多為他人著想一點,別人也會來幫助你。
做PM的如果只是一味的配合大家的行程,產品很難生出來。
所以需要基於如何讓產品順利生產、上市的原則下,推著大家前進。
有人覺得日本人很表面,不太說真心話,我想就是屬於他們的禮。
311地震海嘯時,大家有秩序、不推擠的避難、等待撥打公用電話。
而我的寄宿家庭的家人們,夫妻即便感情再好,也都對彼此很有禮貌。
「禮之用,和為貴」奠基於禮的和諧,才是真和諧。
給自己的話:
保持和平主義者的特質,持續精進「以禮相待」的精神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