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有子曰:「信近於義,言可復也。恭近於禮,遠恥辱也。因不失其親,亦可宗也。」

有子說:「信譽符合道義,才能兌現諾言;恭敬符合禮法,才能遠離恥辱;親近值得效法的人,向他學習。」

*因:依靠;親:典範;宗:學習效法

一個人如果只知道講信用,而沒有辨別是否符合道義的智慧,那可能就是愚信。

孔子逃難時,在宋國遇到一群強盜。強盜要殺孔子,孔子說:「我是孔子,我帶著學生周遊列國,請放一條生路。」強盜想了想說:「既然你這麼有名,我放你走,但你不能跟別人說我們在這裡,你發誓。」孔子說:「可以,我發誓不說。」剛走沒多遠,遇到宋兵,孔子舉報了強盜,強盜就被抓了。學生與孔子說:「老師,咱這樣不地道吧,咱答應人家不多的。」孔子說:「跟強盜不用講信用。」

另外有個「尾生抱柱」的故事。一個叫尾生的人,約了人在橋下見面,等了很久人都沒來。古時聯繫不是那麼方便,後來河水漲潮,尾生仍在橋下等,最後抱著柱子被淹死了。

尾生很守信,但卻因此失去了生命。

孟子說:「大人者,言不必信,行不必果,惟義所在」。(德行完備的人,說話不一定都能兌現,做事也不一定有結果,但只要合乎道義而行即可。)

做事符不符合大義,才是評價一個人最重要的標準。

就像是有朋友要跟你借錢,原本答應了,後來發現他是要拿去賭博,那是否還要遵守承諾?

一個人講信用是好的,但必須符合大義。

而恭敬也要遵守度,過度就有失禮節,可能變成諂媚。

恭敬於禮才能遠離恥辱。此句宣揚學習禮法的重要。

 

這一篇我看了三、四遍,因為有被衝擊的感覺。

我就是愚信之人。也就是孔子說的小人。

實在很不願意承認,但在看了這篇之後,對於往後自己開出的承諾會更有彈性。

我對於承諾是否有兌現這件事如同尾生抱柱般看得很重。

如果沒有這一篇的打醒,哪天可能溺死了都不知道。

在答應別人之前先搞清楚對方的目的。如果一開始就知道非大義之事,根本連承諾都大可不必。

 

給自己的話:

謹記不要傻傻地守信。基於大義,即便失信也是一種學習。

 

看到這一篇講解得很詳細,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去看看:陳復教授講《論語》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ARUKO・丸 的頭像
    MARUKO・丸

    心。路 (*︶♾️︶)*

    MARUKO・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